? ? ?大樹因樹齡較大,細胞再生能力弱,根系恢復慢,新根生發能力較弱,大樹移栽較一般規格的苗木移栽成活率低,且樹勢恢復的難度也大一些,現就盡快恢復移栽大樹樹勢的問題談談筆者的一些看法。
????改善立地土壤條件是基礎
????近年來,大樹移栽多在新修的道路兩側或新辟的公園綠地,為了平整土地,一部分的耕作層全被破壞,裸露出土壤的硬底焦板層,土壤板結,通氣透水性差,澆水后向下滲透慢,反復澆水或連續陰雨后,根系所處的土層含水量長期處于飽和狀態,加重了根系的呼吸困難,甚至導致無氧呼吸產生有毒物質,加害于新生根系。而一些填平的低洼地,土壤結構過于疏松,保水保肥性能差,澆水后水分很快下滲或蒸發,致使根系長時間處于干旱狀態而生長緩慢,甚至死亡。以上這兩種立地條件成了制約移栽大樹的根系生長的限制因子。
????因此,為了盡快恢復樹勢在土壤板結的地段,一般挖穴時樹穴直徑大40厘米至50厘米,其深度要比土球高度深10厘米至20厘米,并且要求穴的大小上下一致,呈直筒形,切忌挖成鍋底形。
????穴挖好后,應在樹穴底部回填適當厚的肥沃表土,中間稍隆起。樹木的栽植深度一般以土壤下沉后樹木的根頸部與地表相平為宜。栽植時,看準樹木位置和朝向,使樹木一次直立穴中心。有條件的還應在樹穴周邊開2至3條導水溝,溝底鋪上卵石,以利排水,對促進成活恢復樹勢效果明顯。
????移栽后,對土壤板結的樹穴進行松土,其深度15厘米至20厘米,松土后在樹穴表面覆蓋稻草或其他雜草或陶粒等人工覆蓋物。
????對被填平的低洼地,其樹穴土壤過于疏松,可結合松土適當鎮壓,增加土壤的保水性。對地勢低洼,易于積水地段應開挖排水溝及時排除水分。
????精心養護是保證
????對已移栽的大樹,為了防止樹勢衰落,應從養護管理上狠下工夫。大樹移栽,有的地方為了提高成活率,往往對樹冠作高強度的修剪,甚至剪去所有的二級枝條,有的將一級枝條“斬頭去尾”,僅留個禿樁,這樣別說難以成活,即使勉強活了,短期內難以形成完整的樹冠,最后導致大樹半死不活,缺乏生機,成了老僵樹,不僅浪費資源,而且也發揮不了景觀效果,勞民傷財。因此對已修剪過頭的大樹,必要的葉面積是恢復樹勢的基本物質條件。根系恢復生長需要采取對策以形成大量新根,而新根的形成需要枝葉提供足夠的有機營養。
????促發新根一是要控制水量,新移栽大樹,因根系損傷而使吸水能力減弱,對土壤保持濕潤即可,水量過大,反而不利根系的生根,還會影響到土壤的透氣性,不利根系的呼吸,嚴重的還會發生漚根現象。二是要提高土壤的通透性,在做好中耕,防止板結的同時,還應在大樹附近設置通氣孔,有利于大樹根系的萌發。剛移栽成活的大樹,光合產物的多寡,取決于葉面積的大小,所以促進樹冠修復,擴大葉面積,是恢復樹勢的先決條件,因此要切實保護好樹木萌發的新芽。
????新芽的萌發是大樹進行生理活動的標志,樹木枝干部分萌發的新芽,能自然而有效地刺激地下部分生根。在這一時期,一般不可整形修剪,而是任其抽枝發葉,并加強噴水、遮陰、防治病蟲害等保護措施,待大樹完全成活后進行整形修剪,盡可能保留其枝葉,擴大其葉面積,為大樹的恢復樹勢提供必要的有機養料。
????切莫小視支撐的作用
????大樹樹體較大,因此,新植的大樹,在栽植后一般都設立支撐架固定,這是保成活,迅速恢復樹勢的重要措施,但是有的地方不是支撐點太低,便是支撐點過早拆除,經過一個冬天的大風搖動,再加上新的枝葉生長樹冠變大,支撐往往松動,經過移栽的大樹,其新根系十分脆弱。在支撐技術不到位的情況下,或人為或機械損傷,造成樹干搖動,必然會對根系的生長帶來不利,影響生根,因此開春后,應及時檢查并加牢支撐。支撐架樁以三角形樁最為穩固,上支撐點應在樹高的三分之二處為宜,并加保護層,以防傷皮,以起到穩定樹干,抗風搖動,促進移栽大樹盡快形成根系的重要措施,而這一點也常被忽視,應引起注意。